2018年09月04日17:0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周秉德是周恩來總理三弟的長女,青少年時隨著周恩來夫婦在中南海生活了十余年。
“就是要嚴格對待自己的家屬”
“北京解放之后,父親找到了伯父,說自己也應該正式地參加工作。伯父說,好,你的工作不能由我來決定,要由組織上安排,你要去讀書、上學!
周秉德說,為此,周恩來特地作過交代:職務要盡量地低,待遇要盡量地少,“因為他是我的親弟弟。我們共產黨之所以跟國民黨不一樣,就是我們不能搞裙帶關系,也不能像封建社會那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可以,我們就是要嚴格地對待自己的親屬,不能有任何特權”。
“因此,父親的職位就很低,那時都是根據職務高低安排住房大小,我們家就住了兩間小平房,不通風,夏天曬得很悶!薄叭藗兘榻B我,會說我是在總理身邊長大的,這是因為我們家孩子多,那兩間房子恐怕真住不下,伯父就讓我們三個大一點兒的到他那兒去住……他那兒是不是有多大的房子、多豪華的環(huán)境?沒有!三個孩子一間房、一張床、一個小椅子而已,就是這樣!
周秉德的父親職位低、工資也低、孩子又多,負擔很重,周恩來就把自己的工資拿出很大一部分給三弟補貼家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周秉德的父親身體不好,胃潰瘍很嚴重,經常請病假,周恩來知道后,說:“不行,你有病,你不能堅持全天上班,還拿著全工資,那怎么可以?你應該早點退休!睘榇,他多次催促三弟的領導給弟弟辦理提前退休的手續(xù),幾經周折后終于讓弟弟回了家。本就縮水的退休工資因為提前退休又減去很多,而身體不好的弟弟此時更需要增加營養(yǎng),總理又增加了給弟弟家的補貼,“原來是一百二,后來是兩百塊”。
年幼的周秉德覺得自己的伯伯是個大領導,收入肯定很多,所以對他送到自己家里的錢不以為意。直到周恩來過世之后,周秉德才從總理衛(wèi)士的回憶文章里知道,伯父的工資收入只有“四百零八毛錢”,就是說他“寧肯把自己工資的將近三分之一、后來是二分之一來補貼弟弟的家用,也不能讓弟弟有高官厚祿”。
了解真相的周秉德又震驚又懊悔:“特別心疼伯伯,他怎么可以這樣”。
“按說給自己的弟弟安排一個適當的工作不是問題,就是他不去阻攔,由組織上來安排,也不會是這么低的水平,他都不,他就要堅持這么做,為什么?他就是用共產黨員的準則來要求自己的,只有這樣他才覺得的是共產黨員應該做到的事”。
“這樣的條件讓給別的知識青年好不好?”
周秉德上初中的時代,正逢留蘇的熱潮。然而,她的“偶像”卻是電影里的蘇聯鄉(xiāng)村女教師“瓦爾瓦拉”。
“這個年輕的、很能干的一個女孩子師范畢業(yè)以后坐上那個鐵爬犁,跑了很遠很遠的路到農村去,在農村給孩子們教書,教得非常好。等她滿頭銀發(fā)的時候,全國各地的人來給她祝壽,全都是各行各業(yè)的人……做老師太崇高了!太偉大了!太有必要了!自個兒就想著一定要去做老師!”
周秉德做了一個充分的思想準備:要艱苦。騎車到20公里外的郊區(qū)之后,村口的公交車、村里比較平整的道路甚至學校里的電燈都讓她覺得“非常滿足”——“我的思想準備是要點煤油燈的!”
文革期間,知識青年要“上山下鄉(xiāng)”,當兵成了“香餑餑”。因在插隊期間表現良好,周秉德的五弟秉和、六妹秉建被推薦當了兵。秉建興沖沖回來探親時,伯父周恩來跟她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可不可以脫下軍裝,離開部隊回牧區(qū)?”
“我沒有說跟你的特殊關系哎!我就是民兵推薦的,是正正當當的手續(xù)去當的兵啊!”
“知青啊,那么多都想去當兵,這樣的條件干嗎不讓給別人呢?讓給別的知識青年好不好?讓給這些貧窮的牧民的孩子好不好?”
哭哇!想不通啊!為什么?
在農村條件很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工作強度那么大,如果那個時候能當兵的話,部隊的條件好得多啊。
妹妹想不通,周秉德的五弟也想不通。但胳膊扭不過大腿,五弟秉和回了延安縣里、六妹秉建回了內蒙古旗中,在內蒙古生活了整整26年后才重返北京。
“我們沒有覺得他是虧待我們了,他從小給我們的教育讓我感覺到,共產黨就應該如此,我們就應該做這樣的后代”,周秉德說。(田雪喬 王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