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兵
2019年12月30日15:55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周家”的恢復(fù)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病逝,古城淮安成了花圈的海洋。故鄉(xiāng)人民臂戴黑紗,胸佩白花,抬著花圈,排成沒有盡頭的長隊,邁著緩慢的步伐,走向周總理故居,在臨時設(shè)立的靈堂前肅立、默哀。1977年1月,在紀念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來自全國各地的群眾,以及臺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外籍華人和國際友人不遠萬里來到淮安瞻仰周恩來故居。那時故居尚未整修,也不是正式開放。他們紛紛以口頭的、書面的、以及各種各樣的形式,通過各種渠道,向地方政府表達一個共同的愿望:修復(fù)周恩來故居,供世人瞻仰……有些人還捐款、獻金。就這樣,故鄉(xiāng)百萬人民的心愿和全國人民的心愿匯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敦促政府盡快修復(fù)故居。
1978年9月30日,淮安縣委向江蘇省委提出了關(guān)于修復(fù)和開放周總理故居的報告。江蘇省委立即予以批準,指示:“周恩來總理故居內(nèi)部的房屋、道路、內(nèi)園一律按原狀修復(fù)……”淮安縣委決定成立“周恩來總理故居修復(fù)辦公室”,下設(shè)文物資料征集組、陳列布展組、房屋修復(fù)組,全力做好故居的恢復(fù)與對外開放工作。工作人員走訪了周恩來、鄧穎超身邊的工作人員40多人、周恩來親屬30多人,跑了9個省市、走訪了135人次,征集文物圖片186件(幅)、資料卡片346條。當(dāng)時參與故居恢復(fù)的淮安縣文化館副館長陳素萍回憶:縣政府從全縣精選了200多名能工巧匠參加了故居修復(fù)的各項工作。修建時正值隆冬臘月,為確保工程質(zhì)量,施工人員用10多個大油桶(1米多高)燒煤加溫,分為3班夜以繼日的施工。參與修建的人員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無一人索要夜餐費、加班費,晚上大家都穿著棉大衣值班、防火,情緒十分飽滿。
1979年3月5日,周恩來故居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并成立了周恩來故居管理處,直屬江蘇省文化廳。當(dāng)時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每天在故居門前排起長隊,有時隊伍長達100多米,從故居門前一直排到駙馬巷南端的大路。近年來,故居每年接待中外來賓多達6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