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波
2020年09月17日14: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心文物維護與修復,敦煌莫高窟成為其中的代表
加強文物保護,維護和修復工作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周恩來始終關注著文物的保護、維護和修復工作。
敦煌莫高窟的搶救,是周恩來關心文物維護與修復的范例之一。
1951年,在周恩來的關懷下,敦煌藝術研究所(后改為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等人把敦煌壁畫摹本和出土文物拿到北京展出。展出之前,周恩來專程到展廳與常書鴻親切交談,從重慶相遇談到現在工作人員的生活情況,并對展覽的陳列、布置、說明、參觀路線等一一作了具體指示。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敦煌莫高窟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為了進一步推進文物保護工作,向文化部呈交了《關于加強保護莫高窟群的報告》,提出防止鳴沙山山體向前移動,以免造成石窟巖壁倒塌,使敦煌壁畫、彩塑毀于一旦的具體加固意見。報告呈送國務院后,受到周恩來的高度重視。1961年9月,國務院派出由文化部副部長徐平羽率領的10余名專家學者,組成敦煌工作組前往莫高窟進行考證。專家們發(fā)現,維修這座歷經1600多年、規(guī)模宏大、屢遭人為嚴重破壞和風雨侵蝕的石窟,耗資巨大。而當時我國正處于困難時期,內憂外患,財力十分拮據。為此,專家們制訂了一個先搶救最危險地段,再分期分段實施全面保護的長遠規(guī)劃。
10月17日,文化部黨組根據調查情況給周恩來呈遞了報告。為保證洞內壁畫和彩塑的安全,文化部提出了搶救性的保固工程意見,申報經費25萬元及水泥、木材等施工材料。周恩來在第二天就作出明確批示:“請計委在一九六二年度計劃中加以安排,并于今年批準文化部在其經費中預撥五萬元!1962年,我國國民經濟還十分困難,國民經濟調整剛剛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對搶修莫高窟經費給予特別批準,可見對文物事業(yè)的高度重視。這樣,新中國對敦煌莫高窟的第一次大搶修拉開了序幕。搶修工程自1963年秋季施工,歷時3年,于1966年竣工。層層疊疊、巍峨壯觀的堅固棧道,為工作人員和中外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適、暢通、便捷的通道。敦煌莫高窟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中迄今為止保護最好的石窟,也成為周恩來關心和保護敦煌藝術的歷史見證。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發(fā)生了好幾起古代文物建筑遭雷擊起火被毀的事件。1952年,坐落于河北遵化縣的清東陵康熙景陵大碑樓,因遭遇雷擊全部被燒毀。1956年6月的一個夜晚,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又接到消息,位于北京明十三陵長陵的祾恩殿(楠木大殿)被雷擊起火。中國的古代文物建筑,大多為木結構或磚木結構,最怕的就是火災。許多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天火”即雷擊引起古建筑火災的事例比比皆是。
長陵棱恩殿起火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周恩來那里。他立即指示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會同北京市有關部門人員,一起前去檢查處理。局長鄭振鐸接到周恩來指示后,立即約請梁思成等一同去現場察看。大家發(fā)現,大殿的后金柱柱頂被雷劈裂,柱頂呈現黑色被燒焦的痕跡,但整個大殿的外觀并沒有受到破壞,依然完好。這時,大家的心情才放松下來,因為棱恩殿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巨型楠木大殿,是彌足珍貴的國寶級文物建筑。一旦焚毀于雷擊火災,將會讓國人痛心疾首。隨后,鄭振鐸、梁思成給周恩來呈遞了一份報告。周恩來很快以國務院的名義發(fā)出通知,要求在全國重要的古代建筑上都要安裝避雷針。避雷針的安裝,有效地防范了雷擊導致的火災,保護了一大批古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