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承德
2020年12月30日07: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非三次建交浪潮的主要推手
中國同非洲國家外交關系的發(fā)展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其中經歷了三次建交浪潮。中非外交關系的啟動和三次建交浪潮都是由周恩來直接推動和促成的。
中非第一次建交浪潮由周恩來參加和起主導作用的萬隆會議肇始至1963年底
新中國成立初期,非洲大陸正開展民族解放運動,獨立國家不多。這些獨立國家由于受西方國家反華宣傳的影響,對中國疑慮甚多,缺乏同中國建交的愿望。到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之時,尚無一個非洲國家同中國建交。周恩來通過參加萬隆會議打開了中非建交局面,并掀起非洲國家同中國建交的第一個浪潮。
埃及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同與會的埃及領導人納賽爾舉行了多次會談,向他介紹了中國的革命歷程、新中國的國家性質和內外政策,以及中國參加萬隆會議的與會方針和主張,這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納賽爾對中國的看法和感情因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不了解到了解,由懷疑到信任,由冷淡到仰慕。這在很大程度上掃除了中埃建交的障礙。隨后,周恩來積極而又穩(wěn)妥地做工作,逐步擴大雙方的交流與合作,說服埃及同臺灣“斷交”。1956年5月30日,中埃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受萬隆會議的激勵和鼓舞,非洲大陸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潮,一大批殖民地獲得獨立。同時,周恩來在會議上所展示的卓越才能、高貴品質和為會議成功作出的特殊努力與貢獻,極大地擴大了新中國的影響力,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增進了國際社會尤其是亞非拉新興國家對中國的了解與信任,為中國拓展國際關系創(chuàng)造了條件。萬隆會議后,許多非洲國家繼埃及之后紛紛同新中國建交。從1955年到1963年,同新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從0個增至14個。
中非第二次建交浪潮由周恩來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訪問非洲十國肇始至1971年10月
為了增進中非友誼,不斷拓展中非關系新局面,加強對非洲大陸反帝、反殖斗爭的支持,周恩來對非洲國家進行了四次訪問,是世界大國中訪問非洲次數最多、訪問非洲國家最多的政府首腦。這些訪問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增強了非洲國家和人民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了解與友誼,推動了中國與非洲國家關系全面深入發(fā)展,促進了非洲大陸的民族解放進程。其中,1963年底到1964年初接連訪問十個非洲國家,是周恩來對非洲最重要和影響最大的一次訪問,對中非關系的發(fā)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訪問非洲十國中,周恩來提出了發(fā)展中國同非洲國家政治、經濟關系的重要原則,奠定了中國同非洲國家之間互相尊重、完全平等、互利合作、真誠相待、友好相處、相互支持新型關系的基礎。
周恩來在訪問中所展示的完全尊重與堅決支持非洲國家維護本國的獨立、主權和內政的正義立場,想它們所想、急它們所急的精神,磊落坦蕩、肝膽照人、謙虛謹慎及一切為對方著想的泱泱大國政治家風范,如春風化雨,浸潤著長期飽受殖民主義欺壓、凌辱的非洲人民的心田,風靡和感動了所有受訪國家以至整個非洲大陸。在非洲一時興起了一股“周恩來熱”和“中國熱”,非洲國家掀起了新一輪同中國建交的浪潮。從1964年初到1971年10月,又有11個非洲國家同中國建交。
中非第三次建交浪潮由1971年10月25日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肇始至20世紀70年代末
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對新中國實行敵視、圍堵政策,無理阻撓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國發(fā)展對外關系的最大障礙。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在“蘇攻美守”戰(zhàn)略態(tài)勢下出于自身戰(zhàn)略利益需要,開始調整對華政策,決定解凍中美關系。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戰(zhàn)略部署,主持了中美關系解凍這一歷史性事件。
以此為契機,在亞非拉國家和其他友好國家的支持下,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決議,新中國成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隨著中國發(fā)展對外關系最大瓶頸的打破,非洲國家掀起了最大一波同中國建交的浪潮。從1971年底到1979年底,同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達20個之多。
20世紀80年代以后,最后一批非洲國家獲得獨立并同中國建交。現在,除了6個非洲小國同臺灣有“外交關系”外,絕大多數非洲國家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