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導讀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工農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 (1927年8月—1937年7月)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建立起一個代表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獨裁專制政權。中國共產黨繼續(xù)推進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領導了十年土地革命戰(zhàn)爭。
編者按:《北京日報》發(fā)表文章《周恩來與北京人藝》,文中記述,1961年4月底,周恩來在百忙之中先后兩次觀看北京人藝正在上演的《潘金蓮》。演出結束后,周恩來邀請導演、主演、劇院領導等前來參加座談會。
處死日本間諜 關玉衡,1898年生于吉林省寧安縣(今黑龍江省寧安市)。中學時期,他領頭鬧學潮,痛打了貪污學生制服費的校長,被開除學籍后毅然投筆從戎。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fā)布,請勿轉載) 【鏈接】康岱沙 康岱沙,1919年2月出生于北京,燕京女子大學畢業(yè)。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去延安,先后在抗日軍政大學、中央黨校、延安女大學習。
《世紀風采》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fā)布,請勿轉載 全面抗戰(zhàn)時期,周恩來在黨內先后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副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公開職務,直接領導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以及后來的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文工會)。他以其嫻熟的斗爭藝術和個人魅力,正確地貫徹中共中央的文化政策,建立起廣泛的文化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堅持抗戰(zhàn)、團結抗戰(zhàn)以及抗戰(zhàn)勝利和新中國文化力量的儲備作出了巨大貢獻。
編者按:周恩來一生至情至性、至高至圣、大智大勇、鞠躬盡瘁。他出身名門,卻是苦難童年;從小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求索救國救民真理;拒絕蔣介石委任要職,發(fā)動組織指揮上海工人運動和南昌起義,實施戰(zhàn)略大轉移,力主毛澤東進黨中央領導核心;處置西安事變“逼蔣抗日”,赴國統(tǒng)區(qū)與蔣介石斗智斗勇,艱難推進民主進程;開國前夜,秉筆起草《共同綱領》,籌備開國大典,組建政務院,運籌抗美援朝,編制“一五”計劃;代表新中國走上國際舞臺,打開外交局面,實現中法、中日、中美建交;“文革”中苦撐危局,殫精竭慮保護干部,千方百計維持經濟運轉,果斷處置林彪事件;病魔纏身的晚年歲月,同江青一伙較量,把鄧小平重新推上前臺——這些歷史的內情或迷局,生動再現了一代偉人的真情與風采。
“我給你講講我第一次見毛主席吧。”2011年1月的一個下午,國民黨高級將領張治中的小兒子張一純老先生笑著對《小康》記者說。
一代偉人周恩來一生波瀾壯闊、叱咤風云,在漫長歷史的風云際會中,與眾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有過交往,華僑領袖莊希泉就是其中一位。 莊希泉,1888年9月生于廈門,祖籍福建安溪。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fā)布,請勿轉載) 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每一想起周恩來總理的知遇之恩,心里總是久久不能平靜。 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中國革命與建設的一個重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