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紀念館廣場 90年前,《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著作,將紅軍中的一些悲觀、頹廢一掃而光,將一支軍隊、一個政黨凝聚成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 40年前,面臨歷史轉(zhuǎn)折的重大關頭,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聲音劃破迷霧,為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改革發(fā)展的方向。
周秉建是周恩來最小的侄女,在家中排行第六。年少時在周恩來身邊長大,談起伯父,她回憶滿滿。
中南海西花廳。(資料圖片) 周恩來,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
他是一位聾啞老紅軍,于1935年在大渡河畔加入中央紅軍。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初期,他作為一名炊事員,兢兢業(yè)業(yè)、不辭勞苦,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黨的事業(yè),獻給了人民軍隊,在平凡的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譜寫出一部無聲的傳奇。
周恩來是20世紀的偉大政治家之一,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他對人民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他精力充沛地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他謙虛謹慎、周密細致、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一直深深地留在億萬人民的心里。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曾到內(nèi)蒙古、新疆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視察,帶去了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溫暖。有些地區(qū)他十分想去,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行,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1961年4月中旬,周恩來視察云南西雙版納,在景洪城與傣族、布依族等群眾共度傣族新年——潑水節(jié)。周恩來穿起傣族服裝,走進歡樂的人群之中。
《你是這樣的人———回憶周恩來口述實錄》封面 周爾均夫婦與周恩來、鄧穎超合影。 周爾均夫婦在三亞與讀者交流。
1959年1月5日,周恩來總理參加完外事活動后,從上海到廣東從化療養(yǎng)院看望因病在此休養(yǎng)的夫人鄧穎超。在從化的幾天,周恩來一點都沒閑著,他滿腔熱忱地深入到鄉(xiāng)村和學校等基層進行考察調(diào)研,了解社情民生。
《史記·魯周公世家》中有這樣一句話:“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