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牧云
2021年01月06日10:34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中共是在西安事變后才得知此事的,并于第二天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周恩來在會上對復雜形勢作了初步分析:為防止日本趁機將南京政府變?yōu)榭苷,他建議不要與南京對立,要穩(wěn)定黃埔系、CC系、元老派、歐美派,推動他們贊成西安事變,團結抗日。具體地說,要爭取林森、宋子文、孔祥熙、孫科、馮玉祥,孤立何應欽。同時,要深入發(fā)動群眾,鞏固聯(lián)合西北三方抗日力量,把西安變成抗日的中心。周恩來提出“在政治上不采取與南京對立”的意見,站在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角度,深刻把握時局的特點,對會議得出較為正確的結論有很大影響,張聞天、毛澤東與周恩來對西安事變的初步判斷也是一致的!6〕在與張學良電報溝通后,中央委任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等同志組成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談判,并于12月15日致電南京,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
周恩來到達西安后,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特別是在張學良、楊虎城和蔣介石、宋子文之間進行調(diào)停,以平息爭端,團結抗日。為此,周恩來需站在全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給予張、楊以實際的幫助。他一方面支持張、楊的八項主張,另一方面又要向蔣、宋做必要的妥協(xié)。作為中共的全權代表,周恩來還要保證準確地傳達西安的實際情況,并對中央的政策提出建議。西安事變后,莫斯科《真理報》和《消息報》指責西安事變和張學良的行為,又因為電報密碼差錯的原因,中央于20日才收到共產(chǎn)國際對于西安事變的指示。周恩來無疑要在平復張學良對蘇聯(lián)的憂慮和靈活、有針對性地執(zhí)行共產(chǎn)國際的指示上下功夫。一石激起千層浪,《申報》、《大公報》、《救國時報》等一些主流媒體對西安事變的負面評價,也對中共應對這個突發(fā)性事件構成一定壓力,周恩來利用發(fā)動宣傳部門、充分接觸群眾等方式部分地扭轉了西安事變的輿論導向。
(一)中共中央與共產(chǎn)國際方面
在周恩來赴西安談判前,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的具體情況仍不明了,多數(shù)決斷要等周恩來詳細了解情況后才能做出。因此,周恩來準確地傳遞西安方面的動態(tài)信息并做出建議便顯得十分重要。如《周恩來年譜》記錄:12月17日,周恩來與張學良會談后連夜將情況電告中央,并提到“答應保蔣安全是可以的”;12月18日,周恩來致電中央,介紹南京親日派、宋子文、宋美齡、孔祥熙、汪精衛(wèi)、閻錫山、韓復榘等人的詳盡動態(tài);同日致函中共陜南負責人,令他率部威脅中央軍左側,配合東北軍作戰(zhàn);12月19日,電告中央關于西安中共特科和救國團體的情況;12月21日致電中央,為紅軍主力集中方向提出建議,希望中央發(fā)布政治訓令,支持東北軍、17路軍及其民團為抗日同盟軍并保障蘇區(qū)和紅軍的物資運輸線暢通!7〕周恩來及時傳遞的信息,使中共中央對西安事變的形勢作出了更為準確的判斷,12月19日的第二次政治局會議是中共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轉折點,會議否定了西安另立政府的設想,認為對蔣介石生命安全的威脅只會造成嚴重的內(nèi)戰(zhàn)前途,從而否定了審蔣殺蔣的可能。由此看來,中共中央關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是逐步提出來的,且主要是根據(jù)周恩來到西安后及時準確報告紛繁復雜的形勢,并建立在周恩來的科學分析和建議基礎上形成的。
由于密碼翻譯的原因,共產(chǎn)國際的電報指示直至20日才全部明晰。12月14日蘇聯(lián)《真理報》、《消息報》對張、楊企圖制造分裂的社論引起了張學良的高度重視,蘇聯(lián)的態(tài)度對張學良如何解決西安事變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周恩來到西安后,張學良更是反復說明他極愿聽取中共中央的意見,“尤愿知國際意見”。21日和22日,周恩來向張學良轉發(fā)共產(chǎn)國際來電,毛澤東巧妙地將季米特洛夫電報中對張學良的過激評價刪去,只轉發(fā)后文的解決辦法。張學良收到共產(chǎn)國際贊成用此次事變達成積極政治目的的暗示后得到寬慰!8〕共產(chǎn)國際遲發(fā)的電報更有力地證明了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共領導人在制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方針上的獨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由共產(chǎn)國際的負面評價而導致的張學良與中共之間的隔閡。
(二)西北方面
周恩來赴西安,是以客卿的身份代表共產(chǎn)黨發(fā)言,處于第三者協(xié)助的地位,并不能直接決定和處理各種重大問題,可見其任務的艱巨性。在西安事變解決初期,周恩來向張、楊詳細說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對事變的態(tài)度。周恩來明確肯定張、楊的愛國行動,分析事變有兩種可能的前途,強調(diào)應當避免內(nèi)戰(zhàn)、爭取和平。同時,耐心進行說服工作,使東北軍和17路軍思想統(tǒng)一,以達到迫使蔣介石放棄“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這樣,紅軍、東北軍、17路軍三方面對西安事變的政策達成了初步一致的意見。
12月17日晚,周恩來與張學良長談,意識到西安局勢遠比在保安時估計的復雜得多,并確信南京方面及多數(shù)地方實力派不會接受張、楊的“罷蔣”、“審蔣”的要求,新的內(nèi)戰(zhàn)危機一觸即發(fā)。兩人達成共識:“為了緩和蔣系進兵,便我集中分化南京內(nèi)部,推廣全國運動,在策略上答應保蔣安全是可以的,但聲明如南京進兵挑起內(nèi)戰(zhàn),則蔣安全無望!薄9〕周恩來根據(jù)這些情況當晚即致電中央,果斷提出“保蔣安全”的策略,為中央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意見。
12月18日上午,周恩來拜訪了楊虎城,針對其思想顧慮,向他說明了國內(nèi)形勢,反對法西斯和抗日救國已是大勢所趨,蔣介石是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只要西安三方聯(lián)合一致,力量強大,蔣介石則報復無望。楊虎城立即表示,他愿意傾聽和尊重中共方面的意見。〔10〕
周恩來還清醒地認識到,中共黨內(nèi)與東北軍、17路軍內(nèi)部以及西安各界人士對西安事變還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需要加以引導。在西安事變解決的初期,周恩來廣泛接觸各方人士,分別和杜斌丞、楊明軒等二三十人談話,宣傳中共和平解決方針,并向官兵耐心說明和平解決事變的重要意義,批評了宣傳“赤化”、“紅旗插遍西安城”等過激行為,說服了一部分主張殺蔣的青年官兵。他還分別聽取朱理治、汪鋒等人的匯報,指示他們多做東北軍、17路軍的工作,力爭和平解決的前途!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