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應旺
2020年10月27日10:51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
聲明:本文系《黨史博覽》雜志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wǎng)發(fā)布。請勿轉載。
周恩來擔任政府總理26年,功勛卓著,被人民群眾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為什么能贏得人民這樣的稱贊?他為什么能出色地管理好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國情最為復雜的大國的國務?他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大國總理?
這與周恩來的才能分不開,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銀瀉地,處理問題的敏捷有如電火行空。這也與他的勤勞分不開,他可以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地工作,精力充沛,好像不知道疲勞。這更與他的忠誠分不開,他對黨和人民、對國家、對領袖始終忠心耿耿。這還與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不開,他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善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在政府管理方面,周恩來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政府管理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政府管理方法,并通過悠久而深厚的中國文化表達出來。這里,對周恩來政府管理常見的幾個思想方法作初步的歸納和梳理。
求同存異
新中國成立前,周恩來做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時就重視“求同存異”。夏衍回憶:抗戰(zhàn)時期在重慶與有些黨外人士看法不一致,他去向周恩來請教。周恩來對他說:“干革命,人越多越好,為了團結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異’!敝芏鱽碓谥泄财叽蟆墩摻y(tǒng)一戰(zhàn)線》的報告中,既批評了“抗戰(zhàn)的武漢時期,有人主張我們是‘求同而非異’,就是說只有同而沒有異”的右的觀點,也批評了“‘左’的強調區(qū)別而不去求得今天統(tǒng)一的方法”,強調要“懂得這個統(tǒng)一性和區(qū)別性的道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周恩來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與他重視求同存異是分不開的。
新中國成立后,求同存異是周恩來對包括外交工作在內的政府管理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周恩來政府管理智慧中最具魅力的范疇之一。
新中國從成立之日起,就面臨著如何在同各國建立和發(fā)展正常關系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各國間差異的問題。周恩來及時地將求同存異的思想方法運用到外交工作中,為解決這一問題開辟了正確的途徑。他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為會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這早已成為外交佳話。然而,這之前,在外交部成立大會上,他就闡明了“求同”與“存異”的辯證統(tǒng)一,指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和人之間尚有不同,何況國家、民族呢?我們應當通過相互接觸,把彼此思想溝通!
在指導推進中國同英國的關系時,他提出“我們的態(tài)度是求同而不求異”。在指導推進中國同印度的關系時,他指出,在宣傳上,“應該根據(jù)求同存異的方針”,強調“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后來,周恩來在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這一重大外交活動中,再次高超地運用了求同存異的方法。他以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提出了既講分歧點又講共同點的公報草案,令尼克松、基辛格為之嘆服。他提出“通過雙方坦率地交換意見,弄清楚彼此之間的分歧,努力尋找共同點,使我們兩國的關系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始”。打開中美友好往來的大門正是按照這一方法進行的。同樣,中日邦交正;彩前凑罩芏鱽碇赋龅耐緩健(jīng)過中日“雙方的努力,充分協(xié)商,求大同,存小異”去實現(xiàn)的。怎樣才能和平共處?周恩來的觀點是:“先把雙方不同的立場說清楚,然后找共同點,這才是誠實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相處下去!
在內政管理中,如何處理不同思路、不同性格、不同方面的人的關系?如何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國家建設服務?周恩來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求同存異。1950年8月,在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上,周恩來作《建設與團結》的講話時指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們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相互之間有時是有矛盾的。團結就是在共同點上把矛盾的各方統(tǒng)一起來。善于團結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點上統(tǒng)一矛盾的人。”“我們在自己的隊伍中,就是要強調統(tǒng)一與團結。統(tǒng)一矛盾并不妨礙個性的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周恩來仍然強調堅持求同存異。他指出:“我們同黨外人士合作就是在共同的大前提下,接受他們的好意見,豐富我們的主張。只要大的方面有了共同性,小的方面存在差別是允許的!
針對文化工作,周恩來提出了一個“大同小異原則”。他指出:“每一個人的思想或有著不同,或大同而小異,這樣才能推動事物的發(fā)展。從一部影片來看,它是靜止的、統(tǒng)一的,但它卻是暫時的、相對的,把它和另外一部電影一比較,就有著不同,就有著矛盾,也就會有著發(fā)展。”抓電影工作,“要在大的方面求同,在小的方面保留著一些不同,這樣就能夠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正是由于周恩來在內政上善于求同存異,善于在尊重個性的基礎上尋找共同點,善于在共同點上把矛盾的各方統(tǒng)一起來,所以他具有能把各種不同思路的人凝聚到一起的人格魅力。正是由于周恩來在國際交往中善于求同存異,才既能保持獨立自主,走好自己的路,又能融入世界,實現(xiàn)和平共處。
以大事小
在外交工作中,如何處理大國與小國的關系?在內政上,如何處理管理者與老百姓的關系?對此,周恩來的思想方法是“以大事小”。
據(jù)周恩來外事秘書陳浩回憶,1952年召開使節(jié)會議時,周恩來發(fā)現(xiàn)有的大使有大國沙文主義思想,便抓住這個問題,講大國沙文主義的危害,提倡對外平等待人。周恩來指出:“對亞非國家,我們應當有‘以大事小’的胸懷,要尊重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情!痹谌f隆會議上,周恩來倡導“承認一切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他指出:“我們重視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是一個大國,容易對小國不尊重。我們在人民中就經(jīng)常提出警惕大國沙文主義思想的問題。由于歷史的傳統(tǒng),大國容易對小國忽視和不尊重,因此我們經(jīng)常檢討自己!比f隆會議后,周恩來主張各國以萬隆會議精神相互約束。他認為,“這就是一種國際保證,使得國家不分大小都可以和平共處,互相幫助發(fā)展而不附帶任何條件”。周恩來在處理中國同柬埔寨、緬甸等國關系時,尊重小國、“以大事小”的做法,給西哈努克親王、吳奈溫總統(tǒng)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965年9月,西哈努克親王在《懷念中國》的詩中寫道:“你是一個大國,毫不自私傲慢,待人謙虛有禮,無論大小,平等相待!敝芏鱽硎攀篮螅1976年1月15日,吳奈溫總統(tǒng)寫道:“雖然周恩來總理是一個大國領導人,但是,他同較小國家的領導人交往時,總是平等待人;他處理同較小國家的關系時,在包括復雜問題在內的各種問題上都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同情與和解精神!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當官的被稱為“大人”,如“知縣大人”、“知府大人”,屬下百姓則被稱為“小民”。盡管賢明的思想家和官員們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但“小民”從未被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與以往的統(tǒng)治者不同,中國共產黨是依靠人民,為人民謀幸福的黨,政府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仆,都要“以大事小”,服務好老百姓。周恩來認為政府總理這樣的“大官”也就是人民的“總服務員”。他經(jīng)常說:“我是總服務員!彼蟾骷壵芾碚,都要服務好老百姓,當好人民的服務員。他從昆曲《十五貫》的內容聯(lián)想到政府管理,提出要處理好“官”與民的關系!拔覀儑鴦赵海嗣袢罕娨娢覀,有的也難見!薄啊妒遑灐方逃覀冏觥佟娜耍屛覀兿胍幌,是不是真正在為人民服務。”1946年10月,在紀念魯迅逝世10周年時,周恩來指出:“對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一樣地為他們做牛的。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薄叭嗣竦氖兰o到了,所以應該像條牛一樣,努力奮斗,團結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毙轮袊闪⒑螅芏鱽頁握偫26年,實踐了這一諾言。
“小”是“大”的基礎,沒有小就沒有大。江海之所以成為一切小河流的領袖,是因為它善居其下,有容乃大。周恩來的“以大事小”的思想方法,反映了大國對小國善居其下的智慧,反映了政府管理者“人民至上”的理念。